j9九游会真人第一品牌:从英语讲台到体育智慧舞台的跨越,这位校长把“体育促智”理念极致展现
2025-04-02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明礼仪、倡和谐,人人争当普法宣传员。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图为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学生们在参与民族特色大课间 图/黄平县教育局提供 每周三下午的铃声一响,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仿佛瞬间被激活了,全校106名教师和2089名学生共同沉浸在充满欢声笑语、活力四射的体育快乐世界里。 操场上,教师们化身为教练和裁判,学生们则分成各个小组,进行着各种体育活动。篮球架下,教师们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如何投篮、如何防守。足球场上,教师们组织起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足球比赛,学生们在场上奔跑、传球、射门。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的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集体运球。(图/黄平县教育局提供) 体育馆内,同样热闹非凡。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项目的比赛和训练正在同步进行。 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里有30多个体育社团,在贵州省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无疑是凤毛麟角。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该校校长杨昌盛——一位教英语的老师把“体育促智”理念的极致展现。从英语教师到体育教育的探索者 谈及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时,不得不提到杨昌盛在任教初期就开始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图为杨昌盛(左一)与该校老师一起打篮球赛 图/受访者提供 “1993年至1999年这段时间,我在以前的黄平县重安职业中学任职,那段时间,发现班上部分学生频繁请假,经过了解,发现他们是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杨昌盛说道。 面对这一现状,杨昌盛没有选择责备或放任,而是决定从根源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让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杨昌盛说道。于是,他开始着手改变教学模式,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习指导,另一方面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兴趣爱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创新性地引入了体育教学模式,以跑操、打篮球、打兵乓球等方式,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图为杨昌盛与学生一起参加运动会 图/受访者提供 经过不断尝试,黄平县重安职业中学的学生们逐渐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还在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和体育比赛中屡获佳绩,也学会了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 初步实践证明,这位教英语的老师,其实很懂体育教育的意义。寓教于乐 打造趣味与教育并重的教学模式 走进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足球场上的吊环、天梯,教学楼旁的大滑梯、攀岩墙,处处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欢快活动的身影。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王秀棚/摄 这样的场景,与2012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回想起当年的开学季,校长杨昌盛记忆犹新。那时,每当新学期开始,总会有10-12个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来上学。面对这一问题,杨昌盛校长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他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上,我们特别注重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例如,在田径课上,教师会设计各种有趣的田径游戏或挑战赛等,让学生在挑战中锻炼体能和意志力,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把学习不再当作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杨昌盛说道。 随之,校长杨昌盛又提出“体育促智”的理念,通过体育运动激活学生的智力,培养活泼向上身心健康的新时代接班人。 该理念很快反映在学校的教学成绩上。特别是在数学这一传统上较为枯燥的学科,学生们的成绩取得显著提升。据统计,与提出“体育促智”理念前的第二年相比,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平均提高了13.8分。 “这一成绩不仅让老师们感到惊喜和振奋,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体育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杨昌盛十分开心地说道。 起初,面对体育教育这一全新领域,杨昌盛校长也感到了一定的挑战。但他深知,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只要用心去学习和理解,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道。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王秀棚/摄 去年,新州镇第二小学被蔡崇信公益基金会选中加入“以体树人教育联盟”项目,杨昌盛跟着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去过很多学校调研,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有的学校把独轮车作为特色,锻炼平衡、开发智力;有的学校把操场重新规划,安装不同高度的篮球架,让低年级的孩子也可以投进。 杨昌盛吸取了那些经验,他在学校教学楼修了一个大滑梯,从二楼一直滑到地面上。滑梯修好后,杨昌盛有一天看到在操场上只能跑三圈的孩子,连着滑了15次。 “他爬楼梯的那些路,感觉也相当于在操场上跑四五圈了。”杨昌盛注意到,滑梯修好后,有的老师童心未泯,也会趁着孩子放学后去滑两趟,“人都是爱玩的,我觉得让体育回归游戏是最好的方法。”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王秀棚/摄 在杨校长的倡导下,学校大力投入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各类运动器材和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同时,他还积极优化体育师资力量,实行“专业+非专业搭配教学”模式,确保每班每周至少有一节体育课由专业教师授课。此外,学校还聘请了校外教练和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参与体育教学,进一步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提高了体育教学的专业性和趣味性。 “以前总觉得学习很枯燥,现在每天都能参加这么有趣的体育活动,感觉学习也更有劲儿了!”学生李思雨兴奋地说道。体教融合让体育与学科教育并驾齐驱 “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体育的专项老师,或许还可以是数学老师、语文老师。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通过计算运动器材的使用次数、运动时间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引导学生们观察体育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提高写作能力;在自然学科上,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或动手实验,将抽象的自然概念与生动的体育活动相结合。学生参加创客课堂。(王超 /摄) 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的一种常态,老师们巧妙地将体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知识。 同时该校还构建了“三大体系”,即创新课堂教学体系、创新学生活动体系和创新家校竞赛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新模式。 在新州镇第二小学提倡每日一“运动”,坚持“晨跑+阳光大课间活动+课间活动和跑操”运动链。定期举办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田径运动会等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参加足球训练。(范晖 摄) 精心策划了“感动星期一”“研学星期二”“快乐星期三”“阳光星期四”“平安星期五”五天的精品活动,不断探索“以体促智,文化润德”的办学模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长,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常态化、特色化推进。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引领下,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黄平县新州镇第二小学学生从校外劳动基地满载而归。图/黄平县教育局提供 该校连续九年荣获黔东南州“基础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成绩优异,在体育、艺术等领域也屡获佳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气排球特色学校”和“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科技社团在全省首届机器人大赛荣获一等奖,艺术类的作品在各类展示备受好评。 杨昌盛校长常说:“能运动的孩子自然也会学习。”这位不懂体育的校长,凭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成功地以体育为杠杆,撬动了学校的育人方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
作者 | 蒋鸿琪编辑 | 潘虹网络编辑 | 吴森楠编审 | 杨忠核发 | 杨宇投稿邮箱 | hpxxwzx@126.com
✩✩✩✩
得分:76
关注我们